南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早就开始大力布局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了,特别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平台,专注于新能源以及废气、废水和固废处理4个细分行业。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这份沉甸甸还体现在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宣誓。
继写入党章后又写入宪法,正是让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的生动体现。蓝天保卫战,必须打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具有了更高的法律地位,拥有了更强的法律效力。做出了承诺,就要交出合格的答卷。
宣誓,体现的是一种法治信仰。宪法修正案获得表决通过,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要拉条挂账、整改销号,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确定整改时间,对问题整改情况及时开展回头看,充分运用约谈和督察手段,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责任。
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排查整治的重要意义,将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督促地方政府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责任,着力消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要坚持严格督查、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理,明确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价和验收标准,督促地方加快补齐城市和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会议强调,开展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和城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水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赢具有重要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日,记者从2018年度全市水务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深圳市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97.9亿元,万元用水量降至9.16立方米;全市新增污水管网2009公里,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新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的部署,深圳市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打造智慧水务新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资源和供水保障水平方面,今年,市水务局将在盐田区先行试点直饮水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全市直饮水工作实施方案。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今年深圳将完成新建污水管网2353公里,5座水质净化厂的新扩建,12座水质净化厂的提标拓能,污水收集率提高至90%以上;完成5500个以上的排水建筑和小区的清源改造工作、全面完成5706个排水口整治;此外,13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在今年全部开工;治理50个以上城市易涝点,全市的防洪达标率达到80%,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55平方公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6亿立方米以内,创建150个优质饮用水入户达标小区。根据工作部署,2018年全市计划新建污水管网2353公里,污水收集率提高至90%以上,133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全部开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自来水由出厂达标进入全城直饮时代也是深圳市水务工作的重点之一。
近日召开的2018年度全市水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17年深圳水务工作的进展和成绩,并对2018年的水务工作进行展望和部署近日,记者从2018年度全市水务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深圳市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97.9亿元,万元用水量降至9.16立方米;全市新增污水管网2009公里,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新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的部署,深圳市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打造智慧水务新平台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资源和供水保障水平方面,今年,市水务局将在盐田区先行试点直饮水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全市直饮水工作实施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召开的2018年度全市水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17年深圳水务工作的进展和成绩,并对2018年的水务工作进行展望和部署。
根据工作部署,2018年全市计划新建污水管网2353公里,污水收集率提高至90%以上,133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全部开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自来水由出厂达标进入全城直饮时代也是深圳市水务工作的重点之一。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今年深圳将完成新建污水管网2353公里,5座水质净化厂的新扩建,12座水质净化厂的提标拓能,污水收集率提高至90%以上;完成5500个以上的排水建筑和小区的清源改造工作、全面完成5706个排水口整治;此外,13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在今年全部开工;治理50个以上城市易涝点,全市的防洪达标率达到80%,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55平方公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6亿立方米以内,创建150个优质饮用水入户达标小区各县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的23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搬迁。保定要坚决打好环境建设组合拳,坚持铁腕治标和长效治本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区域战略优势,努力建好雄安新区的生态屏障。取缔非法采砂场32处,回填平整采砂尾堆71处。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保定市持续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治理的又一攻坚举措。保定位于雄安新区上游,白洋淀8条入淀河流全部流经保定,保定的河湖状况直接影响到白洋淀水质。
加强涉水企业监管,完善补水调水机制。西部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已完成水源林建设47万亩,2013年以来全市完成绿化360万亩。
针对历史遗留的唐河故道污水库问题,按照严控新入库、治理现有库、坚决不入淀的要求,截断了两个主要污染源头,并在7个关键节点完成分段封堵,已陆续将下游渠段填埋平整。近一年来,在保定市服务雄安、借势发展的大文章中,生态建设成为最重的一笔。
综合治理非法排污,上游河道清洁清淤。在浅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扩大优质核桃、红枣、苹果、甜柿等经济林种植规模,打造第二道生态屏障。
为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和白洋淀全流域绿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造林的原则,保定市大力推进绿满太行攻坚行动,规划实施了西部太行山区水源涵养工程、白洋淀上游水系及河流两侧防护林网工程、白洋淀上游水系及大中型水库湿地修复工程等六大工程,2017年累计完成造林6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72%,比2011年提高9.7个百分点。以贯穿保定市域的高速、高铁、国道为骨架,加快通道绿化,形成了第三道生态屏障。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污水处理提标扩容。针对市中心城区7条黑臭水体,制定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完成了护城河、一亩泉河、清水河、府河4条黑臭水体整治,设置了20套固化载体微生物反应器,采用药剂喷洒、建设生态浮岛、生物制剂投放、曝气增氧等方式改善水体水质。
建立起一支包含8名市级河长、260名县级河长、1621名乡级河长、4534名村级河长在内的河长队伍,累计巡河1.3万次以上。对一些县区的制革、造纸、印染等传统重污染行业,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关停一批,整合升级一批。
同时把每个纳污坑塘治理修复的具体责任,落实到县、乡、村,落实到企业,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力推进纳污坑塘排查整治,所有纳污坑塘建立台账,针对污染物特征、污染程度,科学制定整治方案。
通过市场化造林机制的探索,充分激发企业、农户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为雄安新区构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去年两次由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经大水系工程对保定市区和白洋淀生态补水,并探索实施安格庄水库向瀑河水库补水等调水补水措施。
截至目前,全市共封堵河道非法排污口1574个,清除河道垃圾615万立方米,清理无证堆场244处,拆除阻水违章建筑64处。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集中治理与群众治理相结合等方式,对主要入淀河道开展清洁整治,清除河道垃圾,取缔非法采砂场,并对府河支流黄花沟实施清淤疏浚,极大改善了河道及两岸环境面貌。今年,保定市还将深化河长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出台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以府河、孝义河、白沟河、沙河灌渠为重点,推进污水处理提标扩容、河道清洁清淤等十大工程;实现瀑河水库常态化补水,蓄水总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继续推进太行山绿化、白洋淀上游湿地修复和规模化林场建设等。实施农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清洁工程,城镇周边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纳入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春节前,保定市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河湖清理行动,针对市域内河湖存在的乱倒乱排、乱采乱挖、乱围乱堵、乱占乱建问题,开展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行动,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开展畜禽污染防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粪污沼气处理、制取有机肥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唐河故道封堵截污,纳污坑塘治理修复。
按照封堵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开展白洋淀上游河道支流截污工作,摸清全市各种类型入河排污口,封堵非法排污口,从源头上减少了入河污染物。投资3.6亿元对市区鲁岗污水处理厂和高阳县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升级,启动了蠡县等10个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
上一篇:Flex 六、其他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c) 2018! XML地图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html地图